自主创新助力打造中国芯——经济日报金观平评论

基金新闻问答发布时间:2023-10-25 浏览量:

华为Mate60 Pro的预售消息突然传出后,各地线下门店就开始排起了长队,连日来,社会各界对这款国产手机的关注热度不减,这背后蕴含着人们对“中国芯”的期待,是对突破封锁的迫切渴望,也是对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

尽管目前华为对这款手机的技术细节保持缄默,采用的芯片情况也还未得知,但综合各方消息来看,可以确定的是,“中国芯”正在征服困难,踏着坚实的步伐迈向前进。

自主创新助力打造"中国芯"——经济日报金观平评论

压力也是动力。近年来,制裁给华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困难,但同时也激发了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内芯片市场需求持续释放,产业技术快速演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在设计和封装测试方面,我国芯片行业早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近年来,设备和材料等薄弱环节也在迅速追赶,制造工艺发展迅速,芯片设备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这是华为面对芯片制裁时给自己打气的话语,也准确地反映了每一个自主创新成果的艰辛过程。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自主创新没有捷径可走,核心技术的制约问题时刻存在,随时都可能面临被“卡脖子”的困境。芯片产业作为一种典型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在自主创新方面面临巨大的困难。

然而,先进芯片是当前重要技术的基础,是推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大国博弈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关键的核心技术无法通过外部获取,无法购买,更无法依赖他人的供应,唯有依靠自主创新。

发展“中国芯”的过程中,中国具有两大优势。一是超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二是快速汇聚资源和人才的能力。众所周知,华为一直以来在研发投入上占比较高。尽管近年来遭遇了种种阻碍,但华为的研发投入仍在稳步增长,对于高端人才的获取更是不惜重金、不拘一格。华为提出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高端人才储备库,只要是优秀人才就可以进来;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就像是“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实践证明,创新需要有人才的支撑,更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才能实现突破。

说轻舟已过万重山,或许还为时过早。在遭受打压时,不能气馁;在取得成绩时,也不能自满。信息技术不断进步,芯片行业也日新月异。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技术创新为根本,持续投入研发,加快技术攻关,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利用好国内外大市场的机遇,结合新的需求,带动并拓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快速成熟,乘势而上推动产业升级。

以上就是对该文章的重写,保持原文意思不变,并对内容进行了重新分段和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