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节前效应:短债基金平淡呈现

债券基金问答发布时间:2023-10-03 浏览量:

临近国庆中秋长假,市场资金面效应再度紧缩,债市出现短期强势预期,但从投资收益的结果来看,公募产品中的中短债基金上周并未表现强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有市场分析指出,节前短期利率可能会先上涨后下跌,但考虑到持续的资金流出和赎回压力,目前短期债券投资缺乏上升的条件。

上周,债市进入节前倒数第二个交易周,从市场表现来看,现券成交量明显减少,久期明显下降。不过与往年类似,从过往的节前效应来看,债市的情况与往年趋同。

具体来看,上周现券成交量整体下滑,非银行机构买债、银行卖债、同业存单交易活跃。华安证券的统计显示,城市商业银行是主要卖方,净卖出1997亿元人民币,而他们与非银机构交易同业存单时,净卖出1249亿元人民币。同时,大型银行增加了506亿元人民币的存单,但一般倾向于购买的农村商业银行抛售了23亿元人民币的存单。

基金几乎没有增持国债(前一周为137亿元人民币),政策性金融债的净买入量减半(上周252亿元人民币,前一周为56亿元人民币),但对中票的减持力度显著减少,且在短期融资券和超短期债券方面出现了正净买入,净买入量达到106亿元人民币。

此外,一些股份制银行增加了债券配置,如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分别买入了66亿元人民币、69亿元人民币和44亿元人民币。行间债市的杠杆率在短暂上升后保持相对稳定。

这些迹象表明,债基久期下降,现券成交量明显减少。

实际上,节前资金面效应指的是在长假前,由于居民和企业等实体经济部门的现金提取需求增加,导致资金流动性紧张,资金利率大幅上升,但假期结束后,随着现金重新流入银行系统,资金面又会逐渐宽松。

就当前债市的反应而言,资金面仍然紧缩,预计税期结束后资金面会有部分缓和,但在长假期间需要关注中国9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和美国非农数据等重要数据。一些机构预计,债市将继续出现弱势震荡,建议减仓。

目前市场情绪依然较弱。前述机构增持短期债券,特别是基金净买入短期债券资产,这背后的逻辑与短期债券的节前效应有关。但从目前的收益情况来看,公募基金中的中短债基金上周的表现平淡。

统计数据显示,短期债券基金指数上周微涨0.04%,涨幅较前一周收窄。具体到头部产品的收益方面,只有一只债券基金涨幅较大,诺德中短债A的周涨幅达到0.58%。其他基金的涨幅则都在0.1%以下,只有13只基金 (以初始份额统计) 的涨幅超过0.1%。

一些市场分析指出,尽管债市的节前效应可能导致短期利率上涨,但考虑到持续的资金流出和赎回压力,目前的短期债券投资缺乏爆发的条件。

诺安基金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在较长时间内呈现回暖趋势,但强度尚未超过季节性影响。尤其是在政策不断加码的地产领域,恢复的速度并不强劲。考虑到相关政策仍在制定中,需要进一步观察变化,短期内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将是逆风的。

债市节前效应:短债基金平淡呈现

考虑到税期过后央行大量投放资金有所减弱,并且在季末之际利率债供给大量增加,债市的波动不可避免。

在投资配置方面,维持债券市场呈震荡走势的判断,建议采用组合策略,保持仓位杠杆套息,提升资产流动性。

当然,节前还有几个交易日。从时间角度来看,随着9月份税期的结束,国海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本轮降准以及政府债务资金的下拨将在资金利率上体现出来,9月下旬可能是一个适合参与的时机。

因此,预计节前资金“跨季”和居民“取现”仍会对资金面造成一定的季节性扰动,但考虑到这些扰动不会改变10月份资金面再度宽松的趋势,债市可能会提前反应。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最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