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交易所A股IPO受理速度或已放缓

基金新闻问答发布时间:2023-11-04 浏览量:

8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表示根据近期市场情况将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以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

沪深交易所A股IPO受理速度或已放缓

事实上,A股的IPO节奏早有收紧的迹象。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共有836家公司正处于IPO申报审核过程中。然而,从今年7月至今,沪深交易所一直处于“零受理”状态,只有北交所受理了3家新申报企业。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二级市场来说,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属于休养生息、缓和情绪的政策,有利于市场的平稳运行。对于计划上市的公司来说,IPO节奏放缓可以延长上市进程,同时也有利于未来实际首发融资规模的提升。

A股此前曾因市场原因多次暂停IPO,有效缓解了市场压力。近年来,新股审核和发行已经成为常态,但节奏仍有所松紧。此次及时推出动态收紧将有效减少新股供给,回应了当前市场的关切,大幅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

8月28日晚,上交所网站显示,安徽老乡鸡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乡鸡”)主板IPO审核状态已经被终止。终止审核的原因是,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老乡鸡于2022年5月19日首次预披露招股书,今年2月28日递交了申报稿,3月31日,上交所对老乡鸡进行了问询,但此后并没有更新,直到现在终止了审核。老乡鸡并不是唯一一个终止审核的公司。根据记者的初步统计,今年8月,沪深交易所已经有22家公司的IPO状态显示为“终止”,涉及的行业有餐饮、计算机、通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其中,有10家公司的创业板IPO终止,是所有板块中最多的。相比之下,去年全年只有7家公司终止了注册。

有趣的是,根据记者的统计对比,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公司数量今年大幅下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指的是那些允许拥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引领技术,但尚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收入的企业上市。从今年7月至今,沪深交易所几乎处于“零受理”状态,只有北交所受理了3家企业。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尽管7月和8月一直是交易所的受理淡季,但在往年,至少有一两家企业得到了受理,所以零受理的情况非常罕见。此外,在审查环节中,上会的节奏也有所放缓。Choice的数据显示,7月沪深交易所一共有21家企业上会,8月则有22家企业上会,而去年同期分别为45家和48家,近两个月上会数量同比下降了一半。与此同时,7月和8月的平均上会数量明显低于今年上半年的月均28家。今年3月至5月每个月的IPO企业注册生效数字都在40家以上,而6月和7月仅有29家。上交所和深交所关于IPO公司的最新受理消息也停留在2023年6月30日。

IPO的放缓将会给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呢?回顾历史,为了提振股市,2016年之前,A股曾经停止了9次IPO。另一位投行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并不是暂停,只是放缓。IPO的阶段性收紧意义重大,可以减轻市场承压。”Choice的数据显示,2022年,A股市场共有425家公司进行了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达到5868.28亿元,平均每家公司的募资额为13.8亿元。与2021年相比,首次上市公司数量减少了98家,但募资规模增加了441亿元。截至8月28日,今年以来,A股市场有242家公司进行了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3031.66亿元,平均每家公司的募资额为12.53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在资金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短期内新增IPO的数量越多,每家企业能获得的资金量就越少。同时,这也会对上市公司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到了去年底,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家,数量上来之后,对质量有要求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无论是科创板还是创业板,在设立上市门槛时,对公司的商业能力和确定性程度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相关报道指出,IPO的收紧将会对并购交易产生影响,打新收益也可能增加2%。

以上就是对文章的修改和重写,保持了原文意思不变。请您检查修改后的文章,字数超过了1000字,已经排版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