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成立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 促进港股减税呼声渐高

基金新闻问答发布时间:2023-09-29 浏览量:

上周末,多个政府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包括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收紧IPO节奏、规范股份减持行为和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

为了全面分析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并提出改善建议,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了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并计划在短期内召开会议向行政长官提交建议。香港证券业人士表示,流动性不足将影响港股资产定价功能,因此提高港股流动性势在必行。

香港成立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

此前,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已呼吁取消港股印花税。调整港股印花税备受关注,因为它被认为是提高港股市场流动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根据2021年8月的调整,香港股票印花税由原来的买卖双方按交易金额各付0.1%上调至0.13%。港交所的年报数据显示,自2020年至2022年,港股的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295亿港元、1667亿港元和1249亿港元,其中2022年的日均成交额较2021年下降了25%。尽管2021年和2022年共有188家公司在港股上市,但2022年的日均成交额仍然回到了2020年的水平,整体来看,港股的交投活跃度明显下滑。根据港交所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的日均成交额为1155亿港元,同比下降了16%。另外,今年以来有多个交易日的港股成交额甚至低于800亿港元。

8月9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发文要求取消港股印花税。丹阳投资首席投资官康水跃表示:“自增加股票交易印花税后,香港证券交易量确实受到了影响,做市商以及高频交易机构从业人员的投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港股日均成交额下降受多重因素影响,印花税只是其中之一,并非决定港股投资环境的关键因素。深圳市懿德财富投资总监臧海亮认为,在美联储加息等背景下,港股经历了相当长的熊市,因此投资者更加关注交易成本。

臧海亮同时表示,印花税的调减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港股流动性的疲软状况,但会吸引短线投资者、量化交易机构和市场中性策略基金等资金不断进入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港股的交投活跃度。

为了提升港股市场的交投活跃度和竞争力,监管机构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持续优化沪深港通机制、打击“造壳”行为、启动“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机制”等。下一步,监管机构还将探索将人民币柜台纳入沪深港通,启动创业板改革等。自8月以来,沪深港通机制持续优化,包括将大宗交易和非自动对盘交易纳入沪深港通范围,将沪深港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延长至2027年等。臧海亮表示:“大宗交易和非自动对盘交易一般由机构投资者进行,它们被纳入沪深港通后,将推动中长期资金进入港股市场,促进资金和股权的跨境交易,提升港股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随着沪深港通机制的不断优化,南下资金已成为港股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持续提升了市场的交投活跃度。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南下资金在港股市场的持股市值已达到2.4万亿港元。今年以来,港股通的日均成交额达到321.07亿港元,贡献了港股市场约25%的流动性。

业内人士认为,提升港股的流动性更重要的是优化港股市场的生态。中泰国际研究部主管赵红梅建议,对于恒生指数等主流指数,可以按照财务状况,如利润、分红等指标来确定指数的权重,而不仅仅是按照市值和流动性。这样做可以将低估值的优质公司纳入指数,提高指数的吸引力,吸引更多资金进行增持。另外,可以采用大数据监管方式,加强对股权的监管,严查“老千股”,并增加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度,提升港股市场的质量。此外,还应鼓励港股并购重组,让企业做大做强,提高退市效率,优化淘汰机制,从而重塑港股市场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