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仍存在压力,但基本面稳步修复

债券基金问答发布时间:2023-10-31 浏览量:

9月以来,随着稳增长政策的频繁出台,市场对于宽信用政策的预期逐渐升温。同时,专项债的发行加速导致利率债的供给压力增大,银行体系的资金面出现明显收紧。此外,最新公布的贸易和通胀等数据显示经济正在稳步修复。

债市收益率出现大幅反弹,整体收益率曲线呈现熊平走势,对应的国债期货价格也出现高位调整。

贸易数据的修复缩小了对经济的拖累。根据2023年8月的数据,中国的出口同比下降了8.8%,进口同比下降了7.3%,贸易差额达到6836亿美元。

总体来看,8月份的出口数据好于预期和前值,这主要得益于较低的基数效应,价格拖累的影响减弱,外需略好于预期。

债市仍存在压力,但基本面稳步修复

出口结构发生了一些转变。从出口地区来看,对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出口表现不一,对美国的出口改善明显好于对欧洲和日本的出口,而过去拉动中国出口的俄罗斯、非洲和拉美等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有所疲软,但对东盟的出口有所回升。从出口品类来看,机电产品整体上有所回升,但之前持续表现强劲的汽车出口有所回落,连续四个月下降。

我认为未来的出口将继续上升,首先是因为去年下半年出口增速持续回落,低基数效应将继续支撑出口增长。其次,考虑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库存周期将从去库存转向主动补库,同时近期美国制造业投资火热且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对中国出口的需求也将继续改善。最后,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拉动仍然有韧性,预计今年内中国的出口增速将恢复正常水平。因此,未来出口对经济的拖累可能减弱。

生产价格指数(PPI)传导到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效应开始转向积极,经济修复的基调得以延续。8月份,中国的PPI同比和CPI同比都出现回升,这反映了“大宗商品价格→PPI→CPI”的传导机制,同时核心服务业CPI也重新回到2%的水平。

过去9个月,CPI的回落主要是由于PPI数据的压低效应,而8月份CPI的回升得益于PPI“通缩”传导效应的缓和。8月份,CPI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0.1%。从构成结构来看,这主要是由PPI传导影响的两个领域贡献的,一是国际油价传导至成品油CPI,二是生活资料PPI传导至核心商品CPI。

这两个因素共同推动了8月份CPI的全部回升。

自7月份以来,由于沙特等原油寡头在“原油需求恢复”和“美国页岩油生产疲软”的背景下持续减产,导致原油供需格局趋紧,油价明显上涨。这在半个月的传导时滞下,带动国内成品油CPI上升,8月份环比上涨了4.8%。此外,核心商品CPI同比继续回升,8月份上升了0.2个百分点,达到0%,这是自今年3月以来首次走出负数区间,得益于PPI同比触底回升。其中,受到油价影响相对更直接的石化产业链下游和服装CPI同比上升,而中药也有所回升,交通工具则有所回落。考虑到月度CPI只公布了八项核心商品,仅占全口径核心商品的50%,预计其他核心商品CPI同比也将有所改善。

展望未来,短期内低物价环境仍将持续,不过CPI和PPI的底部已经确认,后续的回升或降幅将逐渐收窄。

综合来看,8月份的物价、采购经理指数(PMI)、进口、地产销售和开工等数据均边际好转,这表明中国经济环比有所企稳。

9月份,利率债的供给压力不减,资金面趋紧,需要关注降准的可能性。自9月份以来,央行进行了规模较大的逆回购操作,这是比较少见的情况。上周,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超过1.4万亿元,累计回笼资金达到6640亿元。具体来看,周一至周三,央行每天净回笼资金分别为3200亿元、3710亿元和3560亿元,累计回笼流动性超过万亿元。而在周四和周五,央行公开市场转为净投放,两日净投放规模分别为1210亿元和2620亿元,累计投放资金超过3800亿元。上周,银行间市场的资金面持续收紧,尽管央行连续两日进行了大额净投放,但隔夜回购利率在上周五上涨至1.9%以下,较过去一年的均值高出40个基点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宽信用+政府债券发行”导致9月份资金面边际收紧的原因。

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加快,预计9月份政府债券的净融资规模将达到年内的高峰,这将继续给资金面带来压力。作为宽信用政策的主要力量,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在信贷投放改善时会减少货币市场资金的融出,从而对资金面造成收紧的压力。

总体来看,9月份的资金需求依然较大,需要重点关注央行如何对冲这一情况。我分析认为,央行有可能降准。本周五又到了9月份的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时点,接下来几个月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