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或不受债市回调影响的可能性

债券基金问答发布时间:2023-10-29 浏览量:

债市回调一直是银行理财机构关注的焦点。而银行理财机构之所以对此敏感,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前车之鉴。

去年11月1日至12月12日,债券市场大幅下跌引发了银行理财破净率的快速上升,并最终引发了投资者的赎回潮。由于银行理财资金大量配置债券,中证全债(净价)指数下跌了1.44%。今年8月22日至9月22日,该指数再次下滑了0.62%,债市再次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这不可避免地会让银行理财机构和投资者感到担忧。

然而,在我的看法中,这一轮债市回调不一定会引发银行理财市场的赎回潮。主要原因是,银行理财机构在去年的赎回潮之后已经对产品结构、发行节奏、资产配置策略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与去年相比,“债市回调—破净率上升—投资者赎回—理财机构被迫抛售资产—债市加速回调”的赎回传导机制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

首先,银行理财机构今年以来持续调整产品结构,以提高应对集中赎回的能力。相比之下,在债市和股市回调时,封闭型和中长期定期开放型产品可以降低投资者赎回的冲动,避免“跟风效应”放大赎回规模。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存续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的占比已经上升到20.05%,比去年年底上升了2.77个百分点。此外,今年以来一些银行理财机构还增加了中长期定开型产品的销售力度。产品结构的调整有助于提升负债端的稳定性。

其次,银行理财机构调整了估值方法,降低了理财产品净值的波动性。今年以来,大量银行理财机构推出了“低波稳健”类产品,这类产品普遍采用混合估值法或摊余成本法,能够有效平抑产品净值的大幅波动。

再者,银行理财机构今年以来适度控制发行节奏,避免集中发行引发集中赎回。资管行业一直存在“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现象,即在资本市场好的时候,产品容易发行,但往往容易被“套牢”。因此,今年内许多机构主动调整发行节奏,合理控制到期规模,避免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扎堆发行产品,而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投资者又扎堆赎回。

银行理财或不受债市回调影响的可能性

最后,银行理财机构今年以来采取了“防御性”资产配置,降低了再次发生赎回潮的可能性。去年年末的赎回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提高收益率,银行理财机构高比例配置了流动性较差的信用债,有些机构甚至加杠杆持有信用债。当债市回调导致大面积破净和投资者赎回时,银行理财机构不得不被迫“贱价”抛售持有的债券,加速了债市的下跌,推动了赎回潮的形成。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情况,银行理财机构今年以来增加了高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比例。截至2023年6月底,银行理财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比例升至23.7%,达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点。大比例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有利于防止因投资者赎回而引发的恶性循环销售资产和其他连锁反应。

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银行理财机构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待当前债市回调对银行理财市场的影响,并积极引导投资者。同时,银行理财机构也应该未雨绸缪,防范债市在短时间内大幅调整等极端情况对理财业务的资产和负债造成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