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回应IPO五大热点问题及机构解读:关闸情况与上市门槛提高不存在

理财基金问答发布时间:2023-09-30 浏览量:

证监会近日再次发表了对于IPO的表态。针对近期有自媒体报道称创业板、主板关闸时间可能会一年起跳,以及只有解决 “卡脖子”问题的企业才能上科创板等情况,证监会在9月15日通过答记者问表示,这些市场传闻不一定全面、准确。证监会和交易所的IPO受理、审核、注册等工作没有停止,不存在IPO“关闸”的情况。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资也不存在“关闸”的情况。目前,沪深各板块的定位、发行和上市条件、信息披露要求等都没有发生变化,上市门槛也没有提高。

最近撤回的企业主要是因为控制权稳定性不足、业绩下滑等问题影响了其持续经营能力。

证监会回应IPO五大热点问题及机构解读:关闸情况与上市门槛提高不存在

对于上述表态,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表示:“一方面,在市场情绪偏弱的时候,资本市场改革措施的出台显示出维稳的决心和力度,有利于稳定投资者情绪。另一方面,当前的资金紧张是影响股市表现的原因之一,调节一二级市场的关系,减少股权融资对二级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有利于改善二级市场的资金面。”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严限多元化投资’等措施体现了注册制改革的核心精神,即注册制并不是‘一放了之’、‘谁想发就发’,也不会大规模推行。”

关于市场传闻中的“创业板,主板再次开闸时间1年起跳”以及IPO“关闸”的说法,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对于这些消息关注到了,但是这些市场传闻并不一定全部准确。首先是IPO发行的节奏,证监会在充分考虑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保持新股发行在常态,从而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的协调平衡发展。近期的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并没有导致IPO受理、审核、注册等工作的停止,也不存在IPO“关闸”的情况。上市公司再融资也没有“关闸”的情况。

其次是支持科技企业发展。证监会正在深入推进科创板的建设,坚守科创板的定位,支持那些符合条件并且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通过科创板实现优化和壮大,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证监会还在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行动方案,进一步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第三个方面是发行上市的条件。试点注册制以来,证监会一直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进一步明确了各个板块的定位,简化优化了发行的条件,并且设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各自有侧重,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格局,从而能够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上市融资需求。目前,各板块的定位、发行和上市条件、信息披露要求等都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提高上市门槛的情况。

第四个方面是一些企业的撤回。近期撤回的企业主要是因为控制权稳定性不足、业绩下滑等问题影响了其持续经营能力。对于媒体报道中涉及到的产能过剩、周期性强以及市场空间有限的行业企业,证监会和交易所在审核时充分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自身情况,并且严格把关,根据产业政策、发行条件和板块定位进行审核。

第五个方面是严把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