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融券交易中最大跌幅为73%,平均跌幅为34%:近期新股统计

理财基金问答发布时间:2023-09-27 浏览量:

中国证监会19日对金帝股份的“首日战投融券”事件做出回应,称将进一步评估相关规则。

财联社的统计数据显示,自8月份以来上市的新股中,有12只股票在上市首日遭到融券卖出,其中大多数与员工参与战投所持股票数量接近。

这12只股票中,广钢气体和中巨芯的融券卖出数量都超过了500万股。

从涨跌情况来看,这12只新股自首日最高价至今全部下跌,平均下跌幅度为34%。

其中,碧兴物联的下跌幅度高达73%,德福科技和锴威特的下跌幅度均超过了45%。

近期,限售股的出借一事引发了争议,新股上市首日就出现了融券“卖盘”,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市场上存在一个主要的疑问:允许战略投资者出借限售股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的“锁定期”限制?在实际操作中,出借人与借券人是否会串通在一起,以实现变相减持?这是否意味着制度规则存在漏洞或被不公平利用?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允许战略投资者出借股份主要是为了解决新股炒作问题,出借的股份仍然需要归还,股东并没有实际抛售股票。

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战略投资者很难实现变相减持,因为交易所对变相减持和利益输送等行为有着严格的监管要求。

截至9月14日收盘,注册制下共有305家上市公司存在战略配售可出借股份,总计288757.51万股,已经出借的股份为29510.06万股,可出借的股份为259247.45万股,战略投资者已出借的股份仅占比10.22%。

实际上,目前的融券业务规模相对较小。截至2023年8月底,A股两融余额为15712.09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4773.35亿元,占比94.03%;融券余额为938.74亿元,占比仅为5.97%,融券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仅为0.13%。

融券业务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础交易制度已经运行了13年。虽然融券业务一直是正常业务,但在当前A股行情不佳的情况下,却因为做空功能而被批评为“砸盘”。

首日融券交易中最大跌幅为73%,平均跌幅为34%:近期新股统计

实际上,现行规则对融券卖出价格有严格要求,防止融券卖出打压股价。根据《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的